2002年考研:英语大“变脸”

这次改革最显著的变化是加强了对英语听说能力的要求。中国人民大学外语系王长喜老师认为,这次大纲的修订,标志着考研英语从知识型向应用型的大转折。题型的变化与分值的变化连在一起,配合内容的变化,引导英语教育将培养实际语言能力作为主要目标。

听力测试:难度适中偏易

据了解,明年英语考试听力部分的考试时间约为30分钟,分数为20分,但不计入外语成绩,仅供招生单位录取时参考。其余部分的分数为80分,考后按100分加权处理。加权公式是:考生外语成绩=考生除听力外的分数÷80×100。从2003年起,听力部分的分数将计入外语成绩。同时,各招生单位要在复试时进行外语口语测试,形式自定,测试从发音、话语长短和连贯性、语言的灵活性等3个方面来进行考查。口语成绩必须当场给出,同时对考试全过程要进行录音,并保存6年。

北京启航考试学校校长陈民惠认为,由于是第一次组织听力测试,题目难度将是“适中偏易”,通过样带可以发现听力测试有3个特点:

1.语速比较快,达到每分钟160个单词(四级120词/分钟,六级是140词/分钟)。

2.材料将相对简单,如A部分长度虽然在80~220词之间,但有两遍录音,而且只填1个单词,相当于在短文中听写;B部分属于简答,全文在280~320词之间,但所填不超过3个词。难点主要在于有时问题涉及的并非原文,例如原文为:Today’s topic is…….试卷上的题目可能为:The topic of the lecture is…….不过录音也有两遍,主要细节不变,只要抓住最重要的就可以;只有C部分比6级难一点,因为题量比较大,共3篇3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考生推理、判断、总结观点主旨,而录音只有一遍,难度比较大。

3.发音未确定。样带虽偏重英音,但是大纲没有标明是英音还是美音,这就要求考生要泛听,以英音为主的同时,不能放弃美音。

针对部分考生可能放弃听力的心理,王长喜老师说,外语能力对研究生来讲非常重要,而且现在考研竞争激烈,一般招生单位也都非常重视,所以同学们在复习时不应放弃。

阅读理解:得分的关键

第二个大变化是把对阅读理解能力的要求提到了“空前绝后”的程度。该部分由A、B两节组成,考查考生理解书面英语的能力。从分值来看,共计50分,如果换算成百分制,则占到了总成绩的六成以上。可以说,这一部分得分的高低,就决定了英语的考分。王长喜老师认为,这次阅读的总题量没有改变,但减少了阅读篇数而增加了每篇的试题,使考生不得不更加注重对细节的理解。阅读理解所选的文章基本都是学术性文章和说明文,同时比较贴近现实生活,关注经济、科技和社会中的热点问题,文章也不会太过专业。

阅读理解的B节是英译汉,主要考查考生准确理解概念或结构较复杂的英语材料的能力。需要翻译的句子仍然是5句,但每题由原来的3分减为2分。

在新大纲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要求中,新增加了“区分论点和论据”一条。

英语知识运用:以话语能力为考查重点

第三个变化是传统的“完形填空”变成了现在的“英语知识运用”。王长喜认为这一改变意味着进一步明确了不考艰、难、怪的时态和语气的方针。根据样题,这一部分考语法的试题大约5~8道,考词汇的约为15~18道。王长喜提醒考生注意,该部分题型设计者将过去通过单句题考查语言点的重心转移到以话语(篇章)能力为考查重点的篇章题,即考查考生对不同语境中规范的语言要素的掌握程度和对语段特征(如篇章的连接、过度、转折等)的辨识能力。词汇依然会考近形、近义词,但加重了对于词汇的得体性、规范性以及同一词汇的特殊意义的考查,考生需要联系上下文,掌握篇章特征。

写作:将应用文体纳入考查范围

从前年的15分到去年的20分,写作在明年的考研英语中也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程度,占总分的25%。该题型主要是看考生是否有能力根据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原因、给出对策。大纲中明确提出了要对应用文体进行考查,这是与以往都不同的。考生需要了解私人、公务信函,摘要、报告、备忘录等实用性文体的形式,并能对给出的情况进行思考再表达出来。王长喜建议考生:首先,不要不知所措,复习时可以查阅应用文库,了解应用文的特点,以备万一;其次,试题考查的主要还是表达能力,不会在形式上下太多功夫,以往的套话或备用句型虽然有其功利性,但也有很大的实用性,以往的复习模式可以坚持,此外,要多从听力和阅读中熟悉原汁原味的英语。

两位老师都认为,考研是一种选拔性考试,所以题目的难度相对稳定,关键是自己要复习好,准备充分。同时还提醒考生,由于明年的英语与往年相比有所变化,所以不能全凭以前的老经验,还应该根据新形势做一些有针对性的复习。

微信 微信
微博 微博 数字报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