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毕业会考制度废存之争:改革还是取消?

据某著名网站统计,为了“抗非”的需要,北京市取消了5、6月份的除高考以外大大小小的十几种考试,但是其中没有提到高中毕业会考。这反映了会考在中国的现实地位。

今年3月,一份名为《现行高中毕业会考制度弊大于利,应予以废止》的议案出现在全国政协会议上,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会考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这些现象促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已在中国实行了十几年的高中毕业会考制度。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实施到现在,无论是社会大环境还是基础教育本身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的教育理念在不断地出现。在轰轰烈烈地进行第10次课程改革的今天,才活了十几岁的高中毕业会考制度真的已经走到生命的尽头了吗?

会考及其在中国走过的路

会考是世界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和中等发达国家,为保证教育质量和学生素质而通行的中等教育水平考试(我国的香港和台湾地区也实行会考制度)。目前,我国高中毕业生赴国外高等学校留学深造,对方要求必须出具“高中会考合格证书”。中国大陆借鉴国外的经验,根据本国的国情,实施了会考制度。1990年6月6日,原国家教委发出《关于在普通高中实行毕业会考制度的意见》。高中会考制度开始在各地推广。

10年之后,上海市教委决定从2000年开始不再举行全市性的高中统一会考,实施普通高中毕业考试制度,首先废除了会考制度。

2001年上半年,教育部出台文件,明确提出普通高中会考改革的统筹决策权将下放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

之后,湖北、江苏等省做出了停止实施普通高中毕业会考制度的决定。陕西、山东等省对会考进行了改革,也部分取消了会考。

改革还在继续……

废止高中毕业会考制度的呼声

废除会考的省份越来越多,还在实行会考的地方,反对的力量在高中老师的队伍中也占了绝对的上风。根据本报做的网上调查,支持废除会考制度者占到 75%。记者对全国各地还在实行会考制度的省份的老师进行了采访,所听到的是老师们陈述的会考的种种“罪行”,他们讲述的理由大概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会考和高考分道扬镳成为高中教育的两个指挥棒。

以前的高考是“3+2”模式,会考和高考的基本方向是一样的,只是会考考了一些高考不考的科目。但随着高考的改革,全国大部分的省市实行“3+X”模式,强调学科之间的整合,强调对学生能力的考察,而会考还是延袭以前的老路子,按照各个学科考察知识点,把课本的内容分解为若干知识点进行考察。所以高中教学的目标变成两个,教学计划变成两套。考试管理机构发行的各种说明资料,出版的试题精选,成为学生不可缺少的辅导资料,加大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会考年年都要考,考试科目年年不同,形成了“高一、高二忙会考,高三再来忙高考的”局面。在会考之前的几个月,当年的非会考科目都必须为会考科目让路,正常的教学受到冲击。广大教师深受其苦。

高校扩招削弱了会考的必要性。

会考制度的产生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80年代后期,由于单一高考对承担“双重任务”的高中教育导向的偏颇,高中教学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愈演愈烈。为了抑制这种不良现象,原国家教委决定改革考试制度,建立高中毕业会考制度,将水平考试和选拔考试分开。

老师们普遍认为,以前高中的升学率很低,很多普通高中的学生升大学无望,所以如果没有会考监督高中的教学质量,很多学生和学校就会“混日子”,那种情况下高中会考必不可少。但是现在高校大幅度扩招,很多学校的升学率都在90%以上,绝大部分学生有升学的希望,所以高考就可以起到监督教学质量和督促高中提高教育质量的作用。也就是说现在的高考已经能够承担起“双重任务”,水平考试和选拔考试可以合二为一了,至少有一部分学校是这样的。

高中毕业考试没有必要高度统一。

高考属于国家级考试,而会考是全省统一报名,统一命题制卷,统一考试,统一评卷,统一管理、发布考试成绩,统一颁发会考合格证书。像这种高度统一的考试是不多的,小学到初中都没有,大学除了英语水平考试,其他的考试都是高校自己的事情。所以,仅有的两个高度统一的考试都集中在高中段,这让很多老师想不明白:有这个必要吗?高度统一的考试束缚了学校的手脚,学校不能发挥自己的特色。而且,按照会考的成绩给学校排队,以此作为评价学校的标准,给学校相当大的压力。

会考高度统一加重了边远地区农民子弟的经济负担。

虽然这个问题不是最重要的,但却是最突出的一个现实问题。在广大农村,教育经费紧缺,很多地方9年义务教育至今都不能顺利普及,上高中更是许多农村孩子的“奢侈消费”。而全省统一出题、制卷、考试、阅卷的会考又是他们一个沉重的经济负担。老师们算了一笔帐,在陕西,每个会考科目的考试报名费是6元钱,9门一共是54元,还要有会考说明、会考训练题(即考试中心发的《试题精选》),3年9门课的会考费用达二三百元之多。除此之外,一般一个县只有一个考点,一个边远山区的农民子弟还要负担交通、食宿费用。这些费用对于陕西省的一户农民来说是一笔巨大的开支。而这其中又有多少是必须且合理的支出呢?

会考已经滋长了腐败现象。

会考和学生的切身利益联系不是特别紧密,成绩的好坏说明不了任何问题,对学生的前途也没有太大的影响。因此,学生根本不重视。但是,会考关系到学生的“毕业”和学校的生源,是一项指令性任务,学生和学校又必须重视。于是,考试管理机构发行的各种说明资料、试题精选成为考生会考的“葵花宝典”,花钱改成绩、花钱买信息等现象也出现了,甚至出现成绩极差的学生门门皆优的会考结果。会考事实上成为考试部门为了考试而考试、学生为了过关而应试的形式,而这种形式成为学生的负担、某些部门的“创收途径”。

高中毕业会考必须存在

记者带着老师们的意见采访了华中师范大学考试科学研究中心的廖平胜教授,他是高中会考制度方案的论证和起草工作的参与者之一。针对老师们的意见,他提出了截然不同的看法。

“会考制度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要从高中教育阶段的重要性说起。”廖教授没有分析会考制度的表面现象,而是从理论的角度入手。“从一个人的成长来看,高中教育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高中阶段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也是举足轻重的,是承上启下的阶段,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到高等教育的发展。如果一个人的高中知识体系是残缺不全的,这会使他在继续学习的过程中受到限制,而且,这种限制的形成将会因为人的成长而不可弥补。所以,高中毕业会考作为高中教育的终检环节,其产生是理所当然的。”

会考不是高考的附属品。“回想1985年在起草《高考改革方案》和论证建立高中毕业会考制度原由时,有这样几点:克服当时中学教学的过早分科和严重‘偏科’;促进高中教育双重任务的落实和国民素质整体提高;监控高中教育水准的升降;为调控高考对高中教育的负面影响创设条件。这说明,为改革高考科目创设条件仅是创建会考制度的因素之一,而并非创建会考的主因或主旨,更不是作为高考改革的副产品而创建的。”

至于学生的负担问题,廖教授认为:“既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首先,会考作为达标性的学业水平考试,它以国家规定的教学大纲的基本达标要求为依据而设计,其考查标准和内容,是一个合格高中毕业生必须掌握的内容和理应达到的基本目标。如果对这些内容和目标进行检测,都成了学生和学校的负担,就很难说不会发生大批不合格的高中毕业生涌向高校或社会的现象,由此势必导致教育投资和民族智力资源的浪费,以至形成人才匮乏之患。其次,会考这种负担,对高中生未来成才及我国教育水准的提升是必须和有益的。有压力才有动力,重收割所获才知改进耕耘的重要。倘若把检测高中毕业生学业水平是否达到合格标准的会考,也归于额外负担之列,很可能使生活在“再苦也不能苦孩子”之特殊环境中的高中生,因此减弱甚至失去好学上进的动力。

以前,只有会考全部及格才能取得高考的资格,而现在的高考资格已经没有了这样的限制,江苏等省已经宣布,没有通过会考的考生也能参加高考。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会考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因为:“高考是选拔考试,而会考是监测考试,二者的区别在于,高考是基于纲而高于纲的,而后者是根据课本和教学大纲上的内容来考。高考是要看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深造的能力或基础,而会考关心的是高中该学的知识掌握了没有。不能因为高考要选拔人才,就取消对高中教育的检测。考上大学只能说明他具备上大学的能力,而不能说明他就是一个合格的高中毕业生。二者一定要截然分开,才能保证我们的教育质量。这个问题,在观念和操作上都亟待解决。”

“现在,考上大学的高中毕业生只能占50%,如果没有了会考,怎样来监测他们是否可以高中毕业?而如果没有了这个检测,那么将会出现大量的不合格高中毕业生得到高中毕业文凭,再加上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必然导致高校录取标准的下移,这样的结果将不能保证高等教育的质量。”所以,必须发挥会考把关的导向职能。这方面的职能和功能,不能由于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而消退。

廖教授指出:虽然现在的会考得不到尊重,没有得到应有的社会地位和价值,但是,无论从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和将来的发展还是从整个国家的教育科学化发展来看,会考都应该完善而绝不应该放弃。

会考制度废除之后

事实胜于雄辩。记者走访了已经废除了会考制度的湖北和江苏两省教育厅的有关负责人。

湖北于2002年取消了会考制度,由学校自己命题组织毕业考试。据湖北省教育厅的有关负责人透露,当时有很多学校尤其是重点中学强烈要求取消会考,理由是会考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和经济负担、会考滋生了腐败现象。虽然对于会考的取消与否教育厅内部存在不同意见,但是省政府仍然作出了取消的决定。现在,学生毕业与否由学校说了算,上级没有人监督与考核。这样一来,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就会放弃一部分升学无望的学生,因为,不管他们成绩如何差,都会拿到毕业证。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当记者问到这些问题该怎样解决时,得到的回答是:“我也不知道。”

江苏省的会考已经取消了3年。会考办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实践中他们认识到,高中不能取消会考,否则,学校就只有升学率而没有了教学质量。所以从今年开始,他们开始了新的“会考”。配合高考“3+1+1”的改革,他们在高三下半学期组织文综、理综考试,作为毕业考试。但是不能通过的学生也能够参加高考,不过它的考试成绩附在档案中,供高校招生时参考。他们的目的就是督促学校重视非高考科目的教学和升学无望的学生。对于这次考试的效果如何,还在调研之中。

不能取消了之

日常生活中,“质量”的重要性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我们消费的产品都要经过质量检验才能进入市场,制造假冒伪劣产品的人要为此付出代价;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利益,我们还设立了专门的节日。但是,高中毕业会考制度作为高中阶段的终检环节却如此不被重视。也许它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弊端,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但是,是否因为它存在弊端就应该取消呢?

事实已经证明,会考的种种弊端因为会考的废除而消失了,但是又产生了新的问题,虽然这种新问题造成的后果我们暂时看不见,但是可以想象它将比会考的种种弊端更可怕。高中的教学质量无法保证,社会作为高中毕业生的“消费者”,必将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

面对现行会考制度存在的各种各样弊端,是应该在现有的基础上改革,还是应该用一种全新的制度来代替,还需要有关部门作认真的研究,但决不能取消了之。 (文/马朝宏)


微信 微信
微博 微博 数字报 数字报